9月27日,由中华女子学院主办,社会工作学院、中国社会学会社区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学会妇女/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妇女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性别平等、妇女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所长郭晔、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天夫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彭华民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教授、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原院长张李玺教授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妇女/性别研究和社会治理研究等领域的近50位专家学者、青年学子参会交流。
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简称“北京世妇会”)召开30周年暨全球妇女峰会北京峰会举办之年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总结我国性别平等与妇女事业的发展成就与挑战,为未来进一步探索妇女、儿童与家庭问题的治理创新路径、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社会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议开幕式由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社会工作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社区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敏教授主持,王天夫副会长、彭华民副理事长、何雪松副理事长、周应江副院长分别代表中国社会学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和学校致辞。
王天夫副会长指出,三十年前北京世妇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全球与中国妇女事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我国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然而,城乡差异、区域不均衡与家庭多样化等问题依然存在。他强调,中华女子学院长期致力于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本次会议必将汇聚智慧,为妇女、家庭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上探索新路径,进一步推动性别视角融入政策制定,促进资源公平分配。
彭华民副理事长表示,本次研讨会在北京世妇会召开三十周年之际,汇聚各界共论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十年来,我国在促进男女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妇女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妇女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已成为政学业三界的共同关注。她对中华女子学院在妇女社会工作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指出女院必将在妇女/性别特色人才培养和特色领域研究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何雪松副理事长结合自身学术经历,分享了他对性别意识形成的思考。他回溯三十年前社会对性别议题的有限认知,阐述了自身在长期研究和实践中对性别平等重要性认识的加深。他指出,尽管我国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性别平等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他呼吁学界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别平等理论,并结合全球视野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他结合少子化、老龄化及职场性别不平等等现实问题,强调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妇女社会工作专委会在研究、教育和政策倡导中仍大有可为。
周应江副院长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中华女子学院长期以来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发展的办学宗旨与成果。他指出,学校自1993年创办社会工作专业以来,始终坚持思政教育与专业价值观融合、跨学科知识与专业能力融合、实践与科研训练深度融合的“三融合”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人才。他强调,妇女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建设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凝聚各方智慧,共同推动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事业再上新台阶。
主旨发言环节,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郭晔所长、中国社会学会妇女/性别社会学专委会原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佟新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社区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甘满堂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妇女社会工作专委会主任委员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王瑞鸿副教授分别作了精彩发言。
郭晔所长做题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发言
佟新教授做题为《性别知识的生产、积累与创新》的发言
甘满堂教授做题为《传统仪式性别平等与非遗文化传承》的发言
王瑞鸿副教授做题为《重构性别命运共同体:关系社会学的视角》的发言
圆桌论坛环节,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李洪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吴小英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吴惠芳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陈锋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罗牧原教授以及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李洁教授,围绕“妇女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主题,分别从“三十年来中国妇女事业发展”“农村妇女发展与乡村振兴”“妇联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性别平等与数字社会治理”等方面,对我国性别平等、妇女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与当下挑战展开了交流。
教师分论坛,来自广西民族大学、黑龙江省妇女研究所(黑龙江省妇女干部学院)、湖南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高校的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对民族高校女大学生职业决策倦怠、三孩政策下性别平等挑战、影视作品中的性别话语协商、农村妇女就业质量等议题的研究成果;同时,报告涵盖性别平等评估、妇女发展赋能社会治理、数字性别障碍、社会工作介入家庭亲子服务等议题,展示了性别与社会治理研究的广阔前景与多维实践价值。

青年学生分论坛,来自全国7所高校的研究生围绕母职发展、妇女生育与家庭、教育与心理、性别治理、技术与偏见、历史性别观、女性职业与权利等议题进行了精彩分享,展现了青年学子对性别平等、妇女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考和前瞻性见解。论坛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妇女发展新课题的广泛关注。

闭幕式上,社会工作学院全体教师为大会志愿者颁发了志愿服务证书,对她们在大会期间的默默服务表达了诚挚感谢。社会工作学院党总支书记巫晓莲作总结发言并宣布闭幕。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平台,也为政策制定与社会实践贡献了新的智慧与启示。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术合作,推动性别研究与妇女事业不断发展,为实现全面平等与共同进步的社会贡献力量。